“大爷,你把手给我,不疼的,很快就好了!”
“对,不害怕啊!一下子就好了!”
中医院病房中,几位年轻的护士围成一圈,习惯性地对病床上的老人说道,语气温柔。然而,老人的眼神中仍充满了陌生和恐惧,不愿躺下,硬要伸直了脖子,想看看周围的人在对自己做什么。
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聋哑老人,瘦骨嶙峋,皮肤黝黑。因为前段时间精神上受了一些刺激,加上身体不舒服,他的戒备心很强,不愿陌生人靠近,也不配合治疗。
老人家住王屋,20日下午在弟弟、弟妹和妹妹的陪同下来我院肝胆脾胃科就诊。家属反映,他已经有20多天没有正常吃饭了,时常捂着肚子痛苦地呻吟。在科主任刘战河、主管医生翟斌卫、护士长李晓静、护士张茜雯等人的陪同下,老人进行了CT检查,结果提示胆囊病变。由于老人体质太差,目前并不适合手术,只能进行常规治疗,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老人是五保户,手续办理妥当,将其安排到健康扶贫优质病房后,医生护士又发愁了:喂药,他不愿意吃;喂水,喝第二口就不张嘴;输液,扎针又成了难题……
看到张茜雯手中拿着针头,他挥舞着双手反抗,嘴里“啊啊”几声,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这是一种典型的身体语言,说明老人处于紧张的防卫状态。
老人是聋哑人,又不识字,交流存在障碍,但他现在的身体情况不好,需要立即治疗。怎么办呢?在病床前,刘战河和家属沟通病情,大家有意露出说说笑笑的表情,试图让病房里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使老人慢慢放下戒备;护士长和两名护士拉着老人的手轻轻地抚摸,给他一些安全感。
待老人的情绪稍微稳定些后,家属握住老人的胳膊,护士迅速地抹碘伏、扎针,这时老人突然反抗,好不容易扎进去了又回血,只好拔出重来。
折腾这么一下,老人更加害怕了。他的双腿蜷缩在被子下,不让任何人碰自己。刘战河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腿,又面向他,微笑着比出大拇指。这次换左手,赵利珍、赵志敏、张茜雯等几名护士齐心协力,终于成功扎上了。老人也不再挣扎,靠着床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纷纷向老人比出大拇指。
“咱这儿医生、护士的态度真是好,四五个人花了快一个钟头才扎好针,特别有耐心,真是不错!”问及老人目前的情况,家属首先夸赞了医务人员的服务,肯定了大家的工作。
扎针、输液,是护理工作中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当你面对一个毫无安全感的聋哑老人,“一针见血”的技术固然重要,同情心、耐心和爱心才是打开患者心门真正的“金钥匙”。
我们的护士,那么善良、有爱,心思细腻,技术娴熟,对待病人如亲人般轻声细语、和颜悦色,抚慰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使他们不再恐惧、担忧,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这些可爱的姑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出了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
版权所有@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 0391-6633866 / 6633722 | 豫ICP备2022021977号
地址:济源市第二行政区7号楼
网站标识码:4190010017 | 技术支持:九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