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医 · 声 第11期】赓续医者初心 勇担健康使命


发布时间:2025-05-07


她是一位平凡的乡镇卫生院医师,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她又的确不平凡,凭着对卫生事业的痴情炽爱和对病人倾心负责的高度事业心、责任感,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老百姓的健康事业,使他们摆脱病痛,获得新生。她就是坡头卫生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杜长玲。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从事着平凡的医务工作,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对病人做好服务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在她心里永远铭记一句话:解除患者病痛,担当广大百姓健康卫士是我终生使命。杜长玲承担内儿科业务,扎根基层二十余年,医治患者不计其数,她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近年来她积极拓展各项业务,2021年,她率先成立“医康”结合的治疗模式,成立高血压科特色门诊,提供高血压的规范性治疗,是卫生院当之无愧的“顶梁柱”。除了医术精湛,杜长玲还有一颗火热的“医者仁心”,工作中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视病人如亲人,追求清纯的医德医风,坚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诊疗服务,她的私人电话,几乎就是乡亲们24小时“医疗热线”。杜长玲还带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经常上门开展巡诊服务,主动送医送药上门,她还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为居民群众送去科学的健康理念,将党的惠民政策深入到老百姓心中。特别是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带领自己的团队不畏严寒酷暑、起早贪黑一起走村入户,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杜长玲的父亲是一名医生,这使她从小就立志长大也要学医。1993年大学毕业至今,她暗下决心,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家乡的这片热土上。她真诚温暖对待病人,发自内心关心病人,她说,“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也能增强治疗效果。”每一次成功、迅速、正确地处理了危急重症患者,看到他们安全地渡过难关,她都深感实现了当初踏入医学院的梦想,成就了自我,这让她再忙再累也觉得值得,每天过得都很开心、很快乐。她一直以医院为家,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长在医院里顾不上自己的家,同事们都称她是个“泡在医院里的人”,在她心目中,医院就是家,病人就是亲人。门诊、病房、宿舍成了她的三点一线。好在家里人从不计较,从无怨言,这既是一份可贵的理解,也是一种习惯,她二十余年如一日以院为家,亲人们早已习惯。也许在他们看来,生活就应当是这个样子。

医生的职业是救死扶伤,是在与生命对话,而在这过程中,需要感情、要富有爱心,只有拥有了爱心,才能帮助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病人。杜长玲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灿烂的笑容,她说这是她对医疗事业的热爱,也是她给病人的希望和鼓励。从医二十余年,她用担当和责任,真正成为了“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在从医的道路上坚守信仰,做好医者、师者、学者的使命,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与病人共同成长。“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来实现的,而是来自于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是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一名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卫生院,每天都会在门诊大厅被患者拉着问这问那,她都微笑着对患者详细解答。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一名医生的灵魂。乡镇卫生院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治病的过程中,她从不开大处方、不开不必要的检查。有带钱不足的患者找她帮助,她总是让患者先治疗后交款。

对于自己多年的从医生涯,她用了三个“敬畏”来形容,“首先要敬畏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其次要敬畏病人及家属,因为他们把唯一的一次生命交给了医生;第三要敬畏医学,尽管医学越来越发达,但总有我们未知以及所不能到达的领域。”杜长玲表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时刻记住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我们从医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撑。患者得到康复,让医务工作者能够感觉到价值所在,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也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未来,继续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从当下做起,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到位,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05月07日

版权所有@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 0391-6633866 / 6633722 | 豫ICP备2022021977号-1
地址:济源市第二行政区7号楼
网站标识码:4190010017 | 技术支持:九华云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