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向广大群众展示医者之美,营造尊医重卫、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提振济源医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精气神,“健康济源”微信公众号推出【医·声】专栏展示济源卫生健康系统医务工作者风采,广泛宣传济源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服务优质、群众赞扬的医生,向大家讲述这些医生幕后的故事,分享他们如何以坚守、帮扶和传承的精神,默默践行医者誓言,以仁心仁术造福百姓、守护群众生命与健康的感人事迹。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只有以精湛技术、良好医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才能对得起我们医者的身份和身上的这身白衣……”济源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潘昭锦。
潘昭锦,男,34岁,2012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 后怀着憧憬和满腔热血来到了愚公故里——济源市,至今已有12个春秋。工作中,他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外科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尊师重道,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外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他满腔热忱地为病人服务,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论严冬还是酷暑,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管休息还是下夜班,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一言一行展现了一名新时代医务人员的风采。
铸医魂诚医德,服务患者见真情
德不近佛着不可为医,潘昭锦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宗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陶冶自身的思想情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在工作中,他严格遵守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杜绝一切不正之风,有时会遇到病人家属送“红包”,他都会坚决拒绝,个别情况下,遇到真的无法推脱的情况时,他会安抚好患者和家属后,再将红包原封不动的充到患者的住院费用里,并在手术前把缴费发票交还患者家属,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这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并请患者及家属放心,医生会尽一切所能,全心全意的救治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间,他积极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冲向防疫一线,白衣执甲,冲锋在前,用担当和汗水,筑起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实屏障。他始终认为病人的事无小事,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23年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授予“医德医风标兵”荣誉称号。
精医术铸仁心,保障健康见成效
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钻研医术,学习最新的业内资讯,在临床实践中慢慢的增长自己的技能,拓展眼界,做到精益求精。在工作中尊师重道,团结同事,在科主任以及各位带教主任的悉心教授下,不断成长。在工作中遇到疑难杂症,他会主动请示上级大夫以及科主任,并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以求患者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2019年11月,外院送来一位胎龄37周小患儿入住新生儿科,入院第3天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至70%~80%,经床旁胸片证实为气胸。新生儿科急忙邀请胸外科会诊,潘昭锦会诊后果断准确的为患儿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患儿病情立马好转,后经新生儿科继续悉心治疗后,患儿最终痊愈出院。此例患儿也是市人民医院第一例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病例,在济源甚至全省而言也是极为少见的病例。
2020年6月,2023年9月他先后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肺科医院进修学习,其间他努力钻研,并熟练掌握腔镜技术,进修结束后协助科室积极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联合纵膈肿瘤切除等新技术。各种新业务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开展,让原来的微创手术更为微创,让原本需在开刀或者多孔微创手术的病人仅在单个小切口下就能为患者解决问题,为患者的带来了福音。
他还积极走出去,与省内外同行进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2020年他第一次参加河南省腔镜基本技能竞赛,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三等奖,并荣获“河南省卫生技术标兵”称号。2022年他再次参加河南省腔镜基本技能竞赛,在全省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获得个人“一等奖”。
一分耕耘,一份守护,正是他不懈耕耘,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快乐,“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版权所有@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 0391-6633866 / 6633722 | 豫ICP备2022021977号-1
地址:济源市第二行政区7号楼
网站标识码:4190010017 | 技术支持:九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