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省疾控中心依据传染病及相关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组织专家对我省重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近期流行趋势和长期发展态势进行综合研判,科学形成10月份风险评估结论并提出应对建议。现面向公众发布本月重点风险提示及健康防护建议:
正值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各地迎来出行高峰,民众外出旅游活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本月重点关注虫媒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食物中毒。
1、虫媒传染病
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随着秋季气温降低,病毒性腹泻逐渐进入高发季节。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经气溶胶吸入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近期秋季开学和临近“双节”假期引起人群流动聚集增加,各类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和旅游机构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风险上升。
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尤其是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水源的安全,不喝生水,桶装水的选用应符合卫生标准。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主要症状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进入十月,我省手足口病可能出现发病次高峰,学校和家长要关注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健康监测。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该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患者可伴有多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等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2.加强环境和儿童用品的消毒。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接种EV71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尽早接种EV71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4.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儿童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托幼机构、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室内通风消毒工作。如果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5、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它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还伴有发烧。吐泻严重者还会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双节”假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罹患食物中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加工环境清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假期出游防护
版权所有@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 0391-6633866 / 6633722 | 豫ICP备2022021977号-1
地址:济源市第二行政区7号楼
网站标识码:4190010017 | 技术支持:九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