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进入早春时节,气温逐渐回暖,各地返工返校人员流动频繁,民众外出踏青、赏花游春活动增多,但早晚温差较大,易引发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公众本月注意关注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肺结核。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口密度大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民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1.接种流感疫苗。防控流感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接种流感疫苗,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3.重点场所防控。托幼机构、学校、家庭、医院、工厂、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加强这些重点场所的日常通风、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处置上报。目前我省新冠疫情出现缓慢上升趋势,但仍在较低水平波动。春季人员流动及聚集增加,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要加强疫苗接种,坚持做好个人防护。1.积极接种疫苗。对于没有明确感染证据,未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的老人、有基础疾病人员和医护人员应尽快补种,尽可能采取异源序贯接种。2.注意个人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休息,注重营养,增强体质。有出游需求的民众,出行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的传染病疫情动态,返回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居民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经气溶胶吸入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春季开学季为发病高峰,易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要做好日常防护,加强健康监测。
防护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尤其是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关注饮食饮水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水源的安全,不喝生水,桶装水的选用应符合卫生标准。
3.注意规范化处理。不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环境。被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或物体表面,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在处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和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以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清洁和消毒双手。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空气飞沫就有可能感染。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胸闷、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学生相互间接触密切,教室活动空间有限,并且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有传染源未及时发现,很容易发生校园内传播流行。结核病是学校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近期正值开学季,是肺结核的高发期,学校、家长、学生都应重视结核病的预防控制。防护措施:
1.加强校内管理。建议各学校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晨检、午检、晚检等,落实学生的缺课追踪、病因追踪等措施,尽早发现校内的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者。
2.注意个人防护,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遮掩口鼻。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3.规范化全程治疗。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
来源:河南疾控